西南大学家教小编,今天记述下支教这件事。立冬后的西大,天空昏沉沉的,还时常夹杂着小雨。走在人行嚷嚷的校园里,想到即将离开校园,仗剑走天涯的我们,难免有一丝淡淡地忧伤,因为这里拥有太多的故事和回忆。耳边传来一首特别熟悉的歌曲旋律,正是朴树那首歌《那些花儿》。歌里唱到:那边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我听着着这首有点小忧伤的歌,回忆起西南大学第二期研究生平和支教团一行的18位花儿与少年的福建支教之行,恰似昨日,但非昨日。今天的花儿们,有的签约了中学的学校,继续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工作;有的还在为找工作忙碌奔波着。尽管都在同一所学校,但大家很难聚齐了,以后花儿们将散落在社会各处,更难聚齐了,但即使芳华已逝,平和支教的点滴回忆将永远常在。2017年底,看到经管学院16级的QQ群里辅导员发了一份关于倡导研究生去福建平和支教的文件,这是传达国务院关于面向教育落后地区鼓励和支持高校大学生去偏远地区开展教育扶贫文件的指示精神。看完文件,第一感觉是支教是一件对于自己一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人生很短,青春很短,唯有在上学时候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才算不枉此生。在经过导师的同意和研究生院的相关面试后,我成为了第二期福建平和支教团的一员,也是唯一的一名男生。
18年大年初九的早上,从西大出发,由北碚开往江北机场的路上,平和支教团一行18个“老师”,踏上了福建平和县的支教征程。在车上,一种青年从未有的责任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种使命,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我拿起手中的笔记本和笔,写下了那时出发的心情:和缙云道一声离别,驶过嘉陵江的河畔,带着支教梦想起航。平和支教情,像水一般涌来;初春的花儿们,像火一般的盛开。一只行李箱,带我到平和来。远离了西大,远离了雾都山城,会遇见在机场迎接我们的老师;会遇见平和热情招待的领导;会遇见那单纯可爱的平和小孩。虽然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但那小孩眼里发出的求知光芒,在召唤着我们每个西大人的使命。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处处是春暖花开。来到平和,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也是青春最美的舞台。飞机飞了将近三个小时,在福建厦门机场降落,迎接我们的是平和五中两位姓赖的老师,大家坐车到了平和县,在广兆中学开了短暂的见面会,再一块儿吃个饭,就由各自的校长带回各自学校,开始了那期待已久的支教生活。
平和五中,依山傍水,坐落在林语堂先生的故乡。这里虽是一个小镇,却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小镇。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来支教的第一天,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和当地人交往,无论是菜农商贩,还是平和五中球场上打球的球友,每个人都很有友善,我想这就是林语堂先生笔下平和人的那种淳朴与善良吧。刚来平和五中的时候,我们会对这里有点不太适应,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多亏了五中学校的领导和各位老教师的细心关怀和体贴。给我们安排住宿,买生活用品,担心我们在这边吃的不习惯,还特意给我们六位支教老师买了锅碗瓢盆;在办公室里,老教师们也很热情的对待我们,帮助和指导我们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访的时候还抽出时间开车带我们领略了一番闽南风景和文化。还记得刚来的第二周,热情的食堂伙计曾大哥,开车带我们去小溪看灯会,那时候七八个人坐在小面包车里,尽管有些拥挤和闷热,但想到要去小溪看灯会,大家是那么的期待和开心啊。
平和五中的学生,是很听话的。尽管在学习上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也并不是很优秀,但是这些学生,对老师都很尊敬很有礼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学生们遇见老师都十分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好。在支教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周,曾留下许多学生与支教老师之间依依不舍的一幕幕感动时刻。
那是距离期末考试还有最后一周,接到学校通知,我们支教老师在7月5日考试结束那天就回去了。前一周的周五晚上,也是我们所有支教老师给每个班上的最后一节课。我记得那一天,我在三个班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讲了许多心里话和对学生们的祝福,加上忧伤的背景和最后的一首《送别歌》,距离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候,“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歌声一响起,想到要离开,看着这帮亲似弟弟妹妹的学生们,我的泪不禁滴落在眼眶里,强忍着没有留下,有的学生们哭的稀里哗啦的,我笑一笑安慰她们说:“几年以后,等你们高考金榜题名时,我们几位支教老师还会回来看你们的。大家要跟着老教师们努力学习下去,我们只是你们中学时期的一个过客,但是我们会一直关注你们,加油,同学们。”晚上,学生们还邀请我们几位支教老师去参加学生们的party,当我们四班的学生拉着我进到四班教室的时候,里面满满的坐着我们班的学生,中间有一个大大的蛋糕,蛋糕上写着“老师,你辛苦了!”的几个大字,我几乎要再次掉泪,作为男生,还是强忍着不让自己刚强的形象在学生面前损毁,所以在我们班主持人让我讲话的时候,我赶紧接过话筒来讲话,才不至于“原形毕露”。
那天晚上,有蛋糕,有合照,有唱歌,大家都玩得很high,尽管下周她们就要上战场,用我们教给她们一学期的知识来检验自己,但是每个学生都很爱支教的老师们,正如我们爱她们一样。每当回想起那些感人的时刻,学生们可爱、单纯的面容还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不正是我们这一学期以来支教的意义所在吗?比起一个人梦想仗剑走天涯、比起在学校论文发表硕果累累,也许支教让许多人误解,误解我们放弃学业、脱离学术研究,但是青春依然需要善良、需要无私奉献。即使社会上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横行,依然还是要追随自己的内心,趁年轻,趁我们这代人芳华未逝,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支教。
花儿和少年们的平和支教已经结束,回想这半年多与学生们和老师们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那一幕幕场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终究要离开,花儿们和少年的平和之旅也最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徐志摩《再别康桥》这首诗中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花儿和少年早已告别平和,但回忆犹存。人生很长、青春很短,唯有绽放,给予他人芳香才算是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