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去做一些事总是需要一些动力。很多时候我在想自己做事时内心的原动力是什么,大部分情况说透了其实就是让别人高兴、认可、敬佩;给自己愉悦、证明、救赎、满足、实现。要求自己慢慢养成一个习惯,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我的动力是什么,做事时所谓纠结迷茫大概就是一直没理清楚自己的动力是什么。
之前写公众号时渐渐感觉无力写不下去,是因为我发公众号的很大一个动力就是让很多人去阅读与关注,可是朋友圈毕竟就只有那么大,又不想花那么多精力去各大网站发文与回复,所以长期看到每篇阅读量还不能上百的时候就渐渐感觉到无力,不如自己写写日记罢了。可当我慢慢不去写文章的时候又总感觉自己少了很多思考,少了一种标签,少了一种生活,所以这一次我又决定好好去写公众号给自己的主要动力就是让自己更好地去思考、表达诉说欲望、多一种自我证明,至于阅读量有那么十几个人读就可以了,理清了这一点,我想我会少了很多阻力。
大学三年了,一直也没正儿八经的做过什么兼职。说真的,现在处于象牙塔的我暂且还真没有那么强烈的赚钱欲望,除非赋予我别的意义,否则我很难做到单纯地为了一点钱去花费大把时间与精力。销售倒是做了不少,什么坐垫、耳机、U盘、电风扇、书、矿泉水、雨伞、口香糖我都卖过,可这要么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口才要么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大二暑假我冒出了四处穷游的想法然后就去做了,又不想花家里钱,所以去一个地方就靠卖口香糖为生,这是因为我有维生的这个动力,虽然卖得好每天也能赚个两百块钱,但现在让我单纯为了赚钱去做,我又没有那个动力和勇气。前几天支付宝红包又火了起来,我那天私信了很多朋友让他们给我扫码领奖金,一天竟然也差不多领了一百块钱,领完红包后赶紧就买了一个70块钱的摄影三角架,一是确实最近在学ps想买一个拍照用,二是我想借这样一个反馈来对我赚钱的动力进行一种保护。刚上大学啥也不懂,对物质没什么大的追求,现在经历稍微丰富点之后就想买很多东西,想买Airpods、买无人机、买高配置电脑、买vr、买单反……
但是都没钱啊!由此就倒逼着我有比较强的赚钱欲望。所以我们有时候也需要理解那些在赚钱方面没有多大进取心的人,他们大概就是在物质方面没多大的渴望,又不像有些人想通过赚钱给自己安全感、成就感等,所以他们挣的钱够自己过日子后就没多大的欲望去赚更多钱了。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也可以这样说:会赚钱的人一定得先懂得怎么花钱。
我这人做事很“功利”,不能看到结果的事我总不想去做,高三很努力是因为高考成绩和所上大学的质量直接挂勾,大学在学业上比较荒废是因为看不到学了有哪些用。我知道这不对,但习惯使然短期也没有办法改掉,前几天看到一个正在考研的学姐写的文章觉得非常好,她大学也没怎么好好学,到毕业了才决定开始考研的,中间很纠结挣扎但后来终于想通了,她把考研当作了是一种修行一种对性格的历练,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在专业学习上不自信导致的想放弃,不问结果但求行动,我想这样坚持下来了结果总也不会太差。如同我们追女神一样,也许会觉得自己各方面条件与对方都会相差很大,相比之前根本没信心去付出行动,因为觉得就算尽力了也应该不会成功,如果这个时候能转化一下动力不以结果导向而以过程导向大概就会好很多。把追女神当作一种成长,因为喜欢她因为觉得在她面前相形见绌,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吸引她的注意,去接近她不一定是要为了追到她,而仅仅是为了给自己愉悦给自己一些其他方面的动力,我想若能成功地转换这个动力,结果应该也不会太差。
写下来希望提醒自己在做事前不仅一定要想好自己的动力因素,在感觉没动力时也要提醒自己是否可以转换一下动力。当然,我觉得动力这个东西,绝对不是自我欺骗自我反复强调就可以形成的,而是能确实形成一套逻辑融入自己的三观、习惯与认知,搭建成一个个联结,只有这样,它才会长久稳固而非短暂的鸡血。
|